《柳叶刀》子刊:中国小儿先心病,目前治疗结果如何?

2023-07-17

对话阜外医院李守军教授:

儿童先心病的治疗有困难,但未来可期


 


整理| Pediatrician-GDM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主任李守军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上发表了中国先心病专辑之二:《目前先心病的治疗结果及未来展望》。
“医学界”《研究者说》栏目以该篇文章内容为核心,对李守军教授进行了视频连线直播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研究者背后的故事。
640 (5).png



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让世界关注到你






在谈及中国先心病专辑创立的背景时,李守军教授说道:“众所周知,《柳叶刀》杂志是医学界非常有名的顶刊,它关注的不仅仅是顶尖的医学领域发展,还会关注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一个领域医学健康的进步。中国先心病外科治疗,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一个相对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国家发展、开拓的时候,可能会对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意义。基于此,《柳叶刀》主动和我们联系,希望我们将中国近些年的经验向全世界从事医学、关注医学的人士介绍。”
能够在这样的顶刊发表文章,难度可想而知,李守军教授及其团队所付出的艰辛也不言而喻。
“这篇文章前后经过了两年的时间,从2021年春天开始筹备到2023年5月专辑的正式发表,期刊希望我们对于中国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要有所表述,我们团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这儿对我的团队表示祝贺,同时对他们的辛苦表示感谢。”李守军教授补充道。

肯定取得的进步,正视面临的差距





在谈到我国先心病的手术水平与国外主要存在什么差距时,李守军教授说道:“我们可以将先心病分为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前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狭窄等,约占整个先心病的60%甚至更多。目前关于简单先心病的治疗我们和国际水平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某些地方我们可能做得会更完善。”
“但是在复杂先心病方面,我们和国际还是存在差距的,这个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李守军教授继续说道:“在北上广地区,此类疾病的治疗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但是放眼整个中国的治疗水平,并非如此。”
“在美国,州与州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治疗水平差别可能不大,但在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差别可能就非常大,比如东西部之间,同时,即使在发达地区同一个城市不同医院之间可能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将其称为' 医学治疗的公平性' ,这也是我们和欧美国家最大的差距。”
至于如何才能实现“医学治疗的公平性”,李守军教授分享道:“阜外医院从2008年开始,把整个中国愿意做先心病的医生召集在一起开研讨会、学习班。我们和其他研讨会、学习班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3天内有5-6台手术直播教他们如何做手术,期间可以随时提问并进行解答,第二天我们还会展示手术病人效果怎么样。我们会同时展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员的收获才能最大。正因如此,近五年全国先心病治疗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是还远远不够。”
我们在先心病治疗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离不开以阜外医院为代表的的先行者们的不懈努力。

在小儿先心病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然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等待攻坚。李守军教授从专业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瓣膜病和心力衰竭是目前小儿先心病治疗的两大难点。
“小儿瓣膜病在出生时症状很轻,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加重,成人如果瓣膜出现问题、没有办法修复时,可直接换新的瓣膜;但是小儿还在生长发育,没有合适的瓣膜来更换只能修复,而修复的技术含量很高;对于此,全世界的认识都是不足的,这是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是心力衰竭。成人的心力衰竭原因很多,包括心脏缺血、冠心病等,但小儿的心力衰竭至今原因不清,往往和基因相关。成人的心力衰竭可以安置人工心脏,让患者存活几个月甚至几年等待心脏移植。儿童没有人工心脏,为什么?因为儿童这么小的胸腔没有合适的人工心脏可以使用。”
李守军教授表示:“在文章中我们提到,能否用外科医生的办法去干预这些孩子,让其长到成人接受人工心脏、心脏移植,我们尚在起步阶段,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诊疗有困难,但未来可期





李守军教授在采访中重点提到了两点我们所面临的的困难:“缺乏凝聚力的儿科心脏病学团队是目前先心病诊疗的一大难点,《柳叶刀》在修改我们文章时在这点上沟通最多,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我们国家医疗机制的不同。举个例子,目前在全世界先心病做得最好的医院——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他们每年做800-1000例先心病手术,它的运营机制非常有意思,他们心脏中心只有6-7名外科医生,但是小儿心内科医生有30-39名之多,这些内科医生做很多工作,包括疾病的诊断、术后随访以及科学研究,他们是一个团队。在中国则不是这样,外科医生负责开刀,内科医生负责诊断、用药和介入封堵,超声科医生也仅仅是合作者而不是团队成员,这就是中国的问题。”
当被问及这个困难如何解决时,李守军教授和我们表达了他的想法:“在中国要想实现合作其实很难,首先需要医院领导重视并协调各个科室部门,不仅仅是交叉学科的协调,还有奖金、待遇各方面的协调;其次是医院之间的合作,比如妇产医院和外科医院进行合作,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国家卫健委目前正在做一些尝试希望成立合作组织、联盟,但是尚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个困难,我们需要全国各地的共同努力来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不仅仅能统计到有多少病人做手术,还可以展示治疗的效果、随访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是否融入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就无法了解中国先心病的整体治疗情况,否则还是各自为战。” 李守军教授继续说道。
最后,李守军教授激动地展望:“虽然中国在各个方面起步都比较晚,但是中国发展成这样已经非常好了,我有信心中国的发展会更好,未来可期。”
专家简介


李守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及小儿心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天性心脏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心脏专业学组副组长;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中华临床医药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杂志编委;

协和创新团队带头人;

新华网首届50名中国好医生;

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特邀审稿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中国名医百强榜先天性心脏病外科TOP10;

美国胸心外科协会会员;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本文审核:李守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卡带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