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介入”诊疗究竟是一门什么学科?

2023-07-19

介入是近年来医疗领域中出现比较多的一个名词,但是究竟什么才能称之为介入?怎么个介入法?今天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丁罡医生团队的姜昊声副主任医师为我们进行介绍。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诊疗,又称介入放射学、介入医学或介入微创学。它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如DSA、CT、US、B超和MRI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球囊、支架等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或微创治疗的一门学科,具有损伤小、疗效好、定位准确、见效快、可重复等特点。它是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治疗的微创性为特征,并列于内、外科的第三大支柱诊疗技术。


介入治疗不像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式的手术,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就叫介入治疗。





介入科主要看什么

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胆管癌;肝血管瘤;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梗阻性黄疸;消化系统良恶性狭窄如食管良恶性狭窄、结直肠狭窄;布加综合征等等。
(2)脉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四肢动脉疾病如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内脏动脉疾病如肾动脉瘤、脾动脉瘤;静脉系统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脉管畸形;淋巴系统疾病如淋巴漏等。
(3)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动脉狭窄;急性颅内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颅内动脉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咯血;气管、支气管狭窄;肺动静脉畸形;肺动脉高压;肺癌等。
(5)泌尿系统疾病:尿道狭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出血;肾癌和前列腺癌等。
(6)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炎;其他良恶性疾病等。
(7)妇儿疾病: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癌;输卵管阻塞;儿童肝母细胞瘤;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儿童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等。
(8)疼痛:如慢性癌性疼痛;椎体良恶性疾病所致腰背痛等。


内科及外科两大传统学科相比较,“介入”学科上个世纪80年代才在我国兴起,堪称“小弟”学科。然而随着一代代介入医生的努力,介入技术飞速发展,当年的“小弟”现在也有了和两位“老大哥”分庭抗礼的实力。
内科相比,介入手术的优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还减少药物用量及副作用。
外科相比,介入手术的优势:1、无需开刀,伤口一般仅有几毫米大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仅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风险;
3、对其他器官损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效果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