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古老,指的是使用方面,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存在于自然界的树脂、橡胶、皮毛、蚕丝、棉花、纤维素、木材,等等;年轻,指的是从科学和工程的意义上研究高分子材料,从半合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出现之后,才不过一个半世纪。而高分子学科的建立,至今不到 80 年。高分子概念的形成和高分子科学的出现则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随后高分子科学正式诞生。“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内涵,它脱胎于有机化学,以 Staudinger 的大分子链概念和 Carothes 等人的缩合聚合和自由基加成聚合的概念为最初的理论基础。由于大批新合成高分子的出现及其应用和性能表征、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需要,20 世纪40~50代逐渐形成“高分子物理”的研究领域,杰出的高分子物理学家 Fory 在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方面的基础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及高分子材料制品向着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迅速扩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及技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工程问题的出现,又形成了涉及高分子成型加工及聚合反应工程的“高分子工程”领域。高分子学科一经建立即表现出它与高分子工业密切联系的特征。由 Backeland 制造的第一种完全人工合成塑料-酚醛树脂的工厂是 1907 年问世的。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学科建立后,高分子材料工业才步入真正的发展阶段,聚氯乙烯、尼龙、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甲醛等聚合物及改性品种层出不穷,尤其是20 世纪50 年代 Ziegler 和 Natta 发明了配位定向聚合,极大地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发展,从农业、建筑、汽车、机械、电子、电器、包装、轻工、纺织、航空航天到国防军工等各个领域,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高分子材料渗透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0 世纪下半叶以后,高分子学科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茂金属催化剂的应用不仅使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聚烯烃实现了间同聚合,又突破了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的局限,实现了聚烯烃的多元共聚,获得了新型的聚丙烯材料和乙丙类热塑性弹性体。发展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设计、合成了不同种类的树枝状/及支化、超支化高分子、嵌段聚合物。高分子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也取得重大进展,包括导电高分子、高分子半导体和超导体,发光材料、场效应、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等。其中.基于发光共轭聚合物的显示器件已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超分子高分子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由下到上”实现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在生物医学高分子领域发展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与细胞相结合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物质的复合体,它已具备了可以替代、修复人体组织或器官中有缺损或坏死的活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成为在生理环境中能与活体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的细胞响应,从而能诱导、发展成有生命力的新生组织的生物材料。采用可控、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聚合方法制备具有不同应用性能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是21 世纪高分子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新方法、新高效催化体系、绿色高分子合成化学,生物高分子物质的分子化学与物理机制、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功能化,高聚物凝聚态物理及软物质特性,光、电、磁信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新型器件、超分子与自组装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加工过程,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可再生资源在能源、材料领域的综合利用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