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脏像个淘气的孩子,时而乖巧,时而跳得不听话。
我的心脏像电影中的特工,时而悄无声息,时而惊心动魄。
我总是在为它揪心,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让我倍感不安。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载着生命的脉搏,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不断地跳动着,为身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心脏的健康跳动,而心律失常让心脏跳动的节律紊乱,当心律失常成为室颤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有研究表示,体检人群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27.52%,提示心律失常在体检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因而对心律失常风险危险因素的干预迫在眉睫。[1]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心脏冲动形成或传导异常,以心悸、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眩晕,甚则昏厥,心电图提示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各类期前收缩、阵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为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类型。心律失常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疾病趋于年轻化[3]。
心律失常严重损害身体多个器官,可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进而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律失常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4]。
虽然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一些疾病干预及控制措施也在广泛开展,但对于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的探讨仍不够充分,对该类疾病的控制仍有待提高。尽早发现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该疾病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1.年龄增长
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的功能和及结构会逐渐改变,使得心脏、血管衰老引发细胞和亚细胞缺陷,更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老年人群是心律失常的重点防控人群。
2.吸烟
吸烟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吸烟的时长和吸入量影响着心律失常的发生。烟草中的尼古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缺氧现象,导致心律不齐、心脏负荷增加、心肌劳损等。Cheng 等研究发现,吸烟可能增加持续性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的房颤发生风险,而且肺静脉加右心房触发的房颤发生率较高,提示尼古丁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
3.饮酒
饮酒易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因酒精可促进左心房重构,进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Yan 等[6]研究发现,过量饮酒能激活心房肌细胞 JNK 信号(c‐Jun N‐terminal kinase),再促进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激活介导异常的 Ca2+瞬变,进一步导致房性心律失常。
4.高血压
高血压是造成心肌肥厚,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之一,因高血压可增加左心房内径及动脉壁的硬度,也可导致心房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等结构重构。
5.高血糖
高血糖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其能使患者的微循环引发障碍、肥厚型心肌病及代谢紊乱等,亦能导致自主神经重构、电重构和血糖波动等,进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8]。
6.尿素异常
尿素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另有1/3 经消化道、汗腺排出,研究发现尿素异常是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可能因其增加心房重构,进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9]。
7. 血钾水平降低
血钾水平降低是诱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之一,因钾离子在维持动作、静息电位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血钾水平的流失可能会提高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对钾的通透性,同时促使快反应细胞除极活动加快,导致潜在起搏点兴奋形成异位节律,导致更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0]。
通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我们可以尽早发现自身存在的健康隐患,而绝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也是在体检的心电图检查中发现的,挽救了命悬一线的生命。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等情况,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心律不规则的现象。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出心跳的频率、节律以及心脏跳动的节律是否整齐,来确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