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2023-12-14

  心血管疾病是指一类由多个因素所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病症,主要涉及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

近年来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增长,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体重、血压、血脂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在青少年时期,出现了越多的心血管疾病相关风险因素,那么对青少年健康的风险就越高,在成年之后就有越大的概率患上心血管疾病。

因此,知晓并避免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帮助青少年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无论是膳食方式还是饮食结构都产生了剧烈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肥胖率的提高。由于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生活方式   影响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睡眠状况、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等。
饮食习惯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相较于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平常所摄入的营养素已经远超身体所需,进而出现了营养过剩,并且还有部分青少年
因为挑食导致了营养失衡。
睡眠状况 睡眠是保证生命与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好的睡眠是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关键。推荐青少年适宜的入睡时间为 8~10 小时,调查明,约 20%的中国青少年入睡时间不到 7 小时,超六成的青少年入睡时间不到 8 小时,青少年入睡问题日益严重。
学习习惯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繁重,课后放松时间少,家长期望过高,以上问题均导致青少年心理压力过大。
体育锻炼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2020 年运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明确建议 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一周都需要确保中高强度的有氧锻炼在 60 分钟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应该限制久坐时间,特别是在屏幕前的娱乐时间。国内调查显示,在不顾及学校体育课与校外运动的具体运动量与体育锻炼类型的情形下,仅就体育锻炼时间与频次而言,中国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均离 WHO 与教育部的标准有很大差异,全面推进少年儿童体育运动与健康迫在眉睫。

家族遗传 青少年心脑血管疾病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相关研究表明,有早期心血管疾病史的家族史青少年会增加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血糖、血压、血脂异常 近年来,大量临床数据与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青少年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可被视为成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少年血
脂异常和肥胖程度成正相关性。血脂异常,是由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大动脉与中动脉的内膜之中堆积了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其他的脂质。当青少年的血脂代谢超过了正常标准的时候,就会导致动脉纤维的厚度增加,甚至是导致血管内部成分被破坏乃至坏死,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得动脉壁硬度增加,管腔变得狭窄,对心脏、脑部、肾以及其他主要脏器产生不良影响。相关研究表明,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腹部肥胖等危险因素以个体聚集为特征,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会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