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PFO

2024-01-16

卵圆孔未闭

patent foramen ovale 


卵圆孔是每一个人在胎儿期一个必不可少的生理性通道,可使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


卵圆孔位于胚胎期原发隔与继发隔的交界处,它的开口正对胎儿下腔静脉的入口,下腔静脉进入胎儿右心房的血液通过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心房,随后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在胎儿出生后第1.5~2年自然闭合。若3周岁以后患儿卵圆孔瓣仍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而充分闭合卵圆孔,才可以称为卵圆孔未闭。

成年人卵圆孔未闭的比例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有20%~25%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不完全闭合,这一比例比高血压人群还高。

卵圆孔未闭的发现

早在1877年,德国病理学家科恩海姆医生描述了一名年轻女性,在尸检时发现她患有脑动脉闭塞,并伴有卵圆孔未闭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鉴于这几项临床特征,科恩海姆假设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已移位并通过血流移动到心脏的右侧,然后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越过左心房,最后移动到大脑动脉。这种静脉来源的动脉栓塞模式称为反常栓塞。


在此之后,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相关病例报道,但直到 1980年代,随着超声心动图和充气盐水造影剂(即含有微泡的盐水)的出现,卵圆孔未闭才可以常规诊断。

卵圆孔未闭的症状和危害

理论上来讲,即使卵圆孔未闭,在生理状态下,一般不会导致血液异常分流或分流量少,患者不会出现症状,但仍存有潜在威胁。有一些人由于其他原因做心脏彩超时,才发现存在卵圆孔未闭。


少数卵圆孔未闭可能增加了成人脑卒中或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人体静脉系统内的一些血管活性物质、栓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肺部血液循环被过滤清除掉。如果卵圆孔没有闭合,咳嗽、搬重物、用力排便、体位变化等动作时,来自静脉系统的血管活性物质、栓子通过开放的卵圆孔避开肺循环直接到达脑组织,导致脑梗死、偏头痛、晕厥、低氧血症、减压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一个2~3 mm的小栓子进入肺循环,被巨大的肺毛细血管网“过滤”可以无症状,但如果堵塞大脑中动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一旦发病如果仅仅给予抗栓、止痛治疗效果差,很容易复发。所以,卵圆孔未闭经常会被称作“病在心,症在脑”。在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发现率高达40%。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

卵圆孔未闭临床上常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1)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卵圆孔未闭敏感性较低。一旦怀疑卵圆孔未闭可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即发泡实验,敏感性可达63%~100%。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地测量卵圆孔未闭大小及形态学特征从而指导封堵器的选择,并且能够检测其他引起脑卒中的原因。高度怀疑有卵圆孔未闭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会降低经胸超声心动图漏诊率。


(3)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法(cTCD)的检出率也相当高,均达95%以上。发泡试验检查前需先制备激活盐水,静息时静脉注入盐水观察右心微泡显影后左心有无显影及显影时间,然后嘱患者行Valsalva动作,呼气时观察左心有无微泡显影,可较准确的评估RLS程度。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应根据危险因素的高低进行个体化评估、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卵圆孔未闭患者脑卒中或TIA的复发。推荐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作为首选治疗。对于抗血小板治疗中仍有脑卒中复发者,或并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及高凝状态者,可改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尽管药物治疗无手术风险,但需长期治疗,出血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另外患者的依从性差。有研究表明,对于卵圆孔未闭合并ASA者,即使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其脑卒中复发率仍较高。


(2)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方法有手术缝补卵圆孔和经导管封堵两种方法。目前大部分外科修补卵圆孔未闭已经被皮介入封堵所替代,现多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如在其他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发现卵圆孔未闭的存在。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是一种安全、经济的介入治疗手段,用特制的封堵器阻分流。

卵圆孔未闭术后用药与随访

经皮介入封堵手术术后常规肝素抗凝48h,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3~6个月。有心房颤动者口服华法林。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应复查超声心动图,除了解封堵器位置、有无封堵器血栓及心脏结构外,重点应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或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检查,判断有无RLS。封堵卵圆孔未闭并发症与ASD一样,但更少见和安全。主动脉侵蚀很罕见,主要警惕有无新发心律失常。

卵圆孔未闭相关指导文件

卵圆孔未闭相关非卒中性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出处:心脏杂志,2024,36(2):125-134.

摘要:随着近年来对卵圆孔未闭(PFO)研究的不断深入,PFO 相关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其处理策略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相继制定了PFO 相关共识或指南。目前,临床上除对PFO 相关卒中患者进行介入封堵PFO 外,PFO 合并其它疾病患者接受PFO 封堵的数量也快速增长,但PFO 相关非卒中性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国内外尚缺乏指导性文件。为了规范PFO 介入治疗,结合国内外PFO 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多次讨论形成了《PFO 相关非卒中性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卵圆孔未闭超声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hinese College of Cardiovascular Physicians,CCCP),心源性脑卒中人群的高危预测模型及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课题组

出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3,31(1):4-11.

摘要:随着对卵圆孔未闭(PFO)相关疾病认识的深入及经导管封堵术等治疗的广泛开展,PFO的精准诊断和评估(包括有无PFO、分流量、相关解剖)成为临床迫切需求。《卵圆孔未闭超声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共识及指南,达成超声技术(包括经胸/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心腔内超声)诊断PFO 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卵圆孔未闭右心声学造影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出处:中国循环杂志,2022,37(5):449-458.

摘要:临床上对卵圆孔未闭的生理及病理意义的认识日益深入,卵圆孔未闭是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矛盾性栓塞等的病因之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及充分的激发试验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成像方式,但是该操作流程及诊断标准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因此,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专家共识以及指南,共同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2022 SCAI指南:卵圆孔未闭的管理

制定者: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SCAI)

出处: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May 19, 2022

摘要:2022年5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发布了卵圆孔未闭的管理指南。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残留的先天性心血管结构,约有25%的成人存在。多数情况下PFO无需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PFO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本文主要针对PFO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源于山东省立心脏大血管、 武汉亚心总医院儿科、心家园Heartland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