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乌梅、山楂、木瓜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
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压力过大会导致心情抑郁,抑郁情绪易诱发心脏病,所以要避免为工作、生活中的琐事过度操心,以免“肝气郁结”,气血逆乱以致变生百病。平日里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想些开心快乐的事,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万一生气了,也要学会息怒。
增加一些户外运动,去接触大自然,如打乒乓球、放风筝,既能防止视力衰老,缓解颈椎病,还能放飞心情。
制作: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绞取汁液;番茄洗净,切碎,绞取汁液。合并番茄、荸荠的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原料:玉米1根(约150克),大枣30克,黑豆30克,胡萝卜90克,粳米200克。制作:将玉米、胡萝卜洗净,玉米切段,胡萝卜切块,与洗净的大枣、黑豆以及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成粥。制作:先将天门冬加水煎取浓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入砂锅,再加水适量,以小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应用:肺肾阴虚所致的午后低热、心烦失眠、夜间盗汗、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痒,便秘、糖尿病、肺结核、慢性咽喉炎等症属阴津亏虚者。注意:外感风寒所致咳嗽及脾胃虚寒的腹泻者,均不宜服。原料: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肥鸭肉150克,盐适量。制作:先将鸭肉洗干净,切成小块;百合洗干净。将鸭肉与百合、沙参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小火慢炖,待鸭肉熟后,加入少许盐调味,饮汤食肉。应用: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不止、咳剧咯血、声音低怯、心烦欲饮、口咽干燥、神疲气短、舌红少津、午后低热等。原料:黄豆芽100克,砂仁6克,猪瘦肉50克,姜5克,葱5克,盐5克,鸡蛋1个,生粉20克,素油30克,酱油10克。制作:将砂仁去壳,研成细粉;黄豆芽去须根;姜切片,葱切段。将猪瘦肉洗净,切4厘米长、2厘米宽的薄片,放入碗内,打入鸡蛋,加入生粉、酱油、盐、砂仁粉,加少量清水,令其挂浆,待用。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注入清水800毫升,用大火烧沸,放入黄豆芽,先用小火煮20分钟,再用大火烧沸,加入猪瘦肉,煮熟即成。原料:猪肚1个,莲子肉50克,香油、盐、生姜、葱、蒜各适量。制作:先将猪肚洗干净,莲子(去心)用水泡发,然后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将猪肚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透;后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将香油、盐、葱、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不思饮食、口淡乏味、气短形瘦、四肢无力、消化不良、食后脘腹饱胀、大便溏泻、水肿腹水,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症属脾胃气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