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装了起搏器,为什么有的医生说可以做核磁?有的说不能做?“在门诊和日常诊疗中,经常听到患者有这样的疑惑。那么,在心脏植入手术后,到底能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呢?今天来彻底解析这个问题。核磁共振成像,简称MRI。简单来说,可以将核磁共振看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在磁场的影响下,磁性物体会发生移位、热效应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在做MRI之前,检查医生都会要求必须要去除身上所有的铁磁性物质。那么,心脏植入物是否能做核磁呢?这主要看植入物是否会受到磁场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需要根据心脏植入物的材质,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MRI检查。目前心脏介入封堵器,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大部分都由镍钛合金编织而成,另外还有生物陶瓷膜封堵器,这两种封堵器都属于非铁磁性金属,在磁场中不会发生运动和位移,也不会有磁场所致的热效应。生物瓣一般为牛心包制成,所用材料为非金属,瓣膜支撑装置可能含有少量无磁性金属,如钛合金等。可以放心进行MRI检查。机械瓣一般建议术后>6个月可进行MRI检查,是为了防范金属瓣环在磁场中挪动,引发瓣周漏造成再次手术的风险 。
无磁性材料是指特殊不锈钢、钛、钛合金、镍钛合金等材料,这也是目前制作支架的主要材料,在磁场中并不会受力,也不会有磁场所致的热效应,因此在植入冠脉支架的当时就可以行磁共振检查。外周血管支架一般推荐6周后检查,此时支架内皮化更充分,降低在磁场中挪动的可能性,更安全。安装起搏器的患者需跟医生确认起搏器是否可兼容磁共振。可兼容磁场的起搏器,在行MRI检查之前,应由专业医生对起搏器进行程控,将起搏器调整到磁共振检查的模式下进行检查,检查完再调回正常模式。
注意:心脏临时起搏器属于非抗磁金属材质,不能做MRI检查。因此,在有MRI检查需求时,要确定植入物是否“核磁安全”,也可咨询手术医生是否可行。在检查时也应多多关注自身感受,及时与医生沟通,防止意外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