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时击中心脏病患者的一大元凶就是“冷”。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一些高血压的患者由于基础血压高,加之调节能力欠佳,往往会发现,即使和平时吃一模一样的降压药,也可能会出现血压不太听话的情况。如果突然遇到寒冷刺激,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提高身体代谢速率,产生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等适应性变化,通俗地说就是让心脏“努力劳动”,这样一来就加重了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寒冷还可使血小板更易于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浓缩,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且,在气温变化时,很多抵抗力欠佳的老年人会出现呼吸道感染,轻至感冒,重至肺炎,对老人的心功能都是一次挑战。
尤其是有“老慢支”“慢阻肺”甚至肺心病的患者,尤其是感染后心功能恶化的高危人群,这也就是为啥冬季心衰高发的原因。
无论是“贴秋膘”还是“冬日进补”,都是心血管疾病潜在的危险时刻。
进入秋冬后,人们总喜欢吃些“有滋味”的食物,食盐、糖分摄入量也随之增加,并且秋冬季节人们的社会交往比夏天多,烟酒重新找上门来,这些为心脏病的发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一但出现胸闷、胸痛,血压居高不下,或是头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隐患。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药物调整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能任性停药。
建议大家养成定时测量心率、血压的习惯,定期复诊,为心血管健康提供最佳的护航方案。
在天气条件适合的时候,多进行慢跑、体操等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要避开清晨这一高危时刻,最佳运动时间应选在上午9时~下午4时之间。
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健康食品,如清淡烹饪的蔬菜、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适量吃时令水果。
心血管病人尤其需要注意面部保暖,因为面部皮肤的血管对寒冷特别的敏感,当碰到寒冷的空气,面部血管会突然收缩,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血压波动,影响心脏,可能会诱发心绞痛。《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相信大家都已熟知,快乐、爱心,是最廉价的心血管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