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先后印发《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让创新产品和临床急需产品“单独排队,一路快跑”。例如,重点围绕如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粒子治疗系统、心室辅助系统等高端医疗器械,提前介入指导,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突破。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表示,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主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3万亿元,医疗器械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4%,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产业集聚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徐景和介绍称,目前已批准国产“脑起搏器”、碳离子治疗系统、质子治疗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全景动态PET/CT、第三代人工心脏、人工血管等217个创新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解决部分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其中多数产品已服务于临床诊疗中,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除了中央层面加速审批外,地方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助推我国药械创新提速。
2022年,国家药监局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印发港澳医疗器械注册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生产医疗器械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港澳药械通”政策持续惠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前发布第五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显示,涉及新批准的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3个、医疗器械5个。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逐渐释放,近年来,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国际创新药械超300种,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我国的重要通道。
上海市提出,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包括多方合作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数据赋能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加大创新药械医保支付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