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器械市场;编辑:郭新雨
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微信图片_20230526101711.jpg](/../../upload/image/20230526/6382069306689431426802210.jpg)
2023年5月22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山东省第三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申报及审核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微信图片_20230526101715.png](/../../upload/image/20230526/6382069307942552972406719.png)
《通知》显示,本次审核中,合计1245个带量采购耗材产品被取消中选资格。主要来自柯惠医疗等17家申报企业,范围涉及多类超声刀、一次性腔镜用吻合器及组件等。
企业在此次集采中被取消中选资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审核结果显示,由于“部分产品未如实按不高于本产品全国省级(含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最低中选价申报”而被取消企业同品种所有产品中选资格的企业共7家,涉及668个耗材;由于“部分产品未如实按不高于本产品山东省医疗机构2022年以来实际采购最低价申报”而被取消企业同品种所有产品中选资格的企业共4家,涉及434个耗材。
# 耗材集采价格联动,多省份接连落地!
近年来,伴随着集采深入,低价联动模式已经成为国家提倡的提高效率的新手段。2022年1月,国家医保局针对提升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功能、支持服务医药价格改革与管理作出工作部署。明确指出,要强化医药价格监测,完善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和内容,加强医药价格监测能力建设,推广监测信息数据应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平台间价格、信用评价、供应等数据联通共享水平,推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集中采购市场。《“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指出,全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信息监测机制、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对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常态化监管,实施全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22年5月,河北省发布《关于开展全品种医用耗材产品挂网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在河北省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全部进行产品、价格、采购量申报,所有耗材企业须申报全国最低价。
22年8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开展山东省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价格联动的通知》,明确省平台挂网产品要联动全国现行省级最低中标或挂网价。对于企业不承诺、不接受联动省级最低价中标或挂网价、经查实提交虚假价格信息的产品,省平台将予以撤网,两年内不得重新挂网。
22年10月,云南省公布《2022年云南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及部分产品带量采购申报公告》,文件要求所有要进入云南省阳光采购的耗材,必须申报全国省级平台全国最低实际采购价,并且要求提供明确的证明材料,否则均不符合挂网要求。
2023年5月24日,四川省发布通知
各相关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
根据《四川省医药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川医保规〔2021〕10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关于医用耗材基础类业务办理事项变更的通知》(川药招〔2021〕75号)文件要求,已挂网的医用耗材(含体外诊断试剂,下同)在其他各省级采购平台上新产生的最低参考价格,须在该价格公布后30天内在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简称省药械采购平台)更新联动参考价。
随着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不断完善,耗材集采价格逐渐透明,企业钻漏洞报价的行为也将无所遁行。
医用耗材正进入一个精准控费的时代,未来的市场将更青睐高性价比的产品,相关企业应更多思考在研发创新和商业运作方面如何提高竞争力,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提供虚假信息。
一旦登上政府的失信名单,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会被诸多集采除名,这样就得不偿失了。